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治病不讲药物的“有效成分”,那究竟讲什么呢?我们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个社会系统,生病就好比这个社会系统里面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现象,那么中医怎么治病呢?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使原来不和谐的变为和谐。
比如说癌症,癌细胞就像这个社会系统里面出现的几个“坏人”,如果在早期病变范围很小的时候将他们消灭,就可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从而使这个问题很容易被解决。但是,当“坏人”不断增多,也就是癌症病变的范围不断增大并到处扩散的时候,如果仅仅采用消灭的方法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把“坏人”杀掉的同时,也要把可能变坏的人也一起杀掉,更严重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哪些人可能变坏,这种对抗的方法和古代“株连九族”的做法没什么两样。
比较高明的做法是改变使人变坏的环境,由于失去了“作恶”的土壤,就可能使原先可能变坏的人不变坏。当然更理想的做法仍然是改变环境,让少部分已经变坏的人慢慢变好,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基本理念。
可见,中医治疗癌症采取的不是一种对抗的方法,因为用对抗的方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癌症的问题,而且也不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思维。所以,在科研中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中药抗癌、促进癌细胞凋亡等方面,可能会对新的抗癌药物的发现提供一些思路,但已经偏离了中医理论初衷,发挥中医药优势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们还可以把治病比作打蚊子。西医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一个一个地打,或者用杀虫剂把蚊子消灭干净,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治本”的方法,问题是消灭后还会再来,而且还可能因为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环境受到破坏。而中医主要采取打扫卫生、除草或养青蛙等措施,改变蚊子生长的环境,这也是“治本”的方法。
哪一种方法更高明,其实一说就明白了。为了对付蚊虫的侵扰,中医还经常用蚊帐或驱赶的办法,使用蚊帐时机很重要,在蚊子进入之前先把蚊帐放好,这是“固表”的方法;如果蚊子已经跑进帐内,只好用驱赶的办法,这在中医叫“发散解表,驱邪外出”;剩下个别蚊子,就将其消灭,这就是“清里”。可见,从对付蚊子的角度,最好是没有蚊子,有了蚊子最好是不让蚊子进蚊帐,进了蚊帐就尽量赶走,赶不走再将它打死。
而站在中医思维的角度,首先是固护正气,使外邪不会侵犯人体,一旦外邪侵犯人体后,把病邪驱赶出去比把病邪留在体内更理想。这种扶正祛邪的方法贯穿于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研制一种高效的方法或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特效药物上,岂不相当于研究哪一种蚊帐最有效,或蚊帐的有效部位是什么?
【本文摘自《身在中医》,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点击可快速关注)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