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到皇帝,看刘邦如何激励中医院奋进
作者:梁世杰来源:官网时间:2020-05-07 20:36:44
作者:梁世杰
来源:老梁谈养生栏目
今天老梁和大家探讨一下医院如何做大做强!有人说老梁你又不是院长,你怎么能有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呢?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老梁是个有心人!
当今中国医疗界,三甲国营医院是医疗的主流,他们有先天的,得天独厚的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的优势,他们如何做大做强,不在老梁的探讨范围之内,因为他们已经很强大了!老梁把重点放在草根的、民营医院或者诊所的创新发展上来谈,这才有意义。
所以,以下谈到的医院都是不靠天不靠地,全国各地土生土长的草根儿医院。
从诊所到医院或者医院从无到有,就是一个草根的奋斗史,然而要谈民营医院,不得不谈中医院,因为现在的民营中医院有国家政策的倾斜,所以现在都是挂中医牌,民营中医院走大专科小综合路线成为主流,一个医院或者诊所如何鹤立鸡群,做大做强,从草根成为霸主?我们不妨从草根皇帝刘邦身上取取经!
老梁认为,下面总结的这五种认识和思维,直接让刘邦从亭长做到皇帝。
汉太祖刘邦出身寒门,从被迫起兵沛县,入关灭秦,其后分封汉王,历经楚汉之争,到最后登基称帝。他的一生可谓是草根逆袭的创业立业之典范,没背景没学历,却一路过关斩将,站到了最高的帝王之位。
后人多传刘邦流氓地痞之流——好酒色,不务正业,能从“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手中夺得天下,只因三个人——萧何、张良、韩信,就连汉太祖刘邦自己也称“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事实或许真的如此。
但老梁觉得不尽然,每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位置不一样,应当拥有的装备也不一样。他作为掌舵人,具备了领导者本身的一套智慧和思维认识。
1、要求掌舵人有野心,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项羽和刘邦都曾经遇到过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
面对时已暮年、一心求取长生不老药的秦始皇,项羽道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霸气侧漏,而刘邦见到的是时值壮年、意气风发的秦始皇,一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世不仅能看到当时太祖皇帝深藏不露的野心,更能看到他对于始皇帝的欣赏。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秦始皇的雄才武略绝对是当仁不让的,对秦始皇刘邦更多的是一种迷弟的姿态,他不是没看到秦始皇的暴虐无道,只是他更看到了他坐上这个位置的能力,想成为他这样的成功人士,坐上这个最顶尖的位置。
有野心又有目标,这样的人注定不甘平庸。做医院心里老想着医院周围的一亩三分地儿,满怀保境安民的地保意识,如何做大做强远近闻名呢?
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大事儿,从古到今都讲团队合作。能够识人用人,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为我所用,这难道不是为自己增加智慧和力量吗?当然“有高山就有低谷”是人就会有缺点,扬长避短,虚怀若谷。这要求,创业者不但要有野心,而且还要有胸怀修为发现别人的优点。
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苹果前CEO乔布斯的脾气有多差,“铁娘子”董明珠的脾气有多暴躁,有人甚至通过成功正确论吹捧这种暴脾气背后的铁腕办公,其实人无完人,应该受到追捧的不该是他们的暴脾气,而是他们的严格要求,他们在行业中的出色能力。
2、造势营销,塑造品牌。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刘邦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能够在当时迎娶“白富美”吕雉,起事造反后得到上千兵力的群众基础,除了自身能说会道以外,更在于他会借势营销。
据史料记载,高祖刘邦的身世也有蹊跷,传言为高祖母亲梦中与神交合,随后怀有身孕,诞下高祖,这是关于刘邦的第一件奇闻怪事。
相传有一老者上门讨水喝,未见刘邦便称其妻其子皆是贵人之相,待见到刘邦本人后更是称道其为君相,随后便再难找到老者踪迹,让人不由得想起云游四海的得道高人,这是关于刘邦第二件奇闻怪事。
在刘邦身为亭长,放走逃犯时,曾传出他酒醉拔剑斩杀白蛇,一老妇人称白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刘邦斩杀,这是关于刘邦的第三件奇闻怪事。
这三件事如今被当做趣事怪谈,可在当时,这为刘邦在民众之中积攒了人气,起事造反也就变成顺应天意。
优秀的医院品牌是企业最好的广告。
当今市面上,到处都存在商业品牌,创造品牌有好多途径,有的比如借势、有的加盟、名人效应、专家效应、名家背景、广告效应,标榜实力等。马云、王健林、雷军、刘强东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他们自身就是企业的一个广告。
成功打造品牌的一个典型就是锤子科技CEO罗永浩,“屌丝”逆袭的标签被贴在他的身上,尽管如今锤子手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谁也不可否认当初罗永浩个人品牌为锤子科技所带来的好处。
3、活下来才是硬道理,无论是掌舵人,还是医院团队本身。
刘邦团队能够一路走到最后,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论野心,陈胜吴广曾说出千古流传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有鸿鹄之志,也走到了自立为王的那一步,可是最后被部下杀死,之后的历史便再也没有他们什么事儿了。
众所周知,霸王布下鸿门宴,尽管有张良出谋划策,樊哙勇猛相救,但是能够脱身而出还是因为刘邦自己会演戏,极尽逢迎巴结之态以打动项伯,最后仓皇而逃。
刘邦数次死里逃生,用过离间计、诈降计,逃跑之时甚至为了马能够跑快点而抛下一双儿女,成就霸业者,往往不拘小节,甚至有些残忍自私自大,但是最终仍旧是活下来的人创造历史。
反观夏楚霸王项羽,在楚汉之战兵败后,自刎于乌江,后代诗人杜牧曾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霸王没有自刎,东山再起并非无望。
真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无论是医院的发展如何艰难,生存和活下来是根本的道理。尤其是掌舵人,不能为了一时的成败而自暴自弃。
创业失败导致的自杀案例不在少数,年仅三四十岁的生命无法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而选择了轻生,踏上创业的路本身就是艰难而又孤单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关键集思广益,吸取教训,继续上路。
相比于轻生,为了创业而忽略掉的健康,甚至失去生命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医院掌舵人不能重蹈做健康的人,毁于健康的覆辙!
“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观念极度不可取,“打铁还需自身硬”经营医院需要自己的绝活与“拿手好戏”,更需要团队的不懈努力,需要废寝忘食的奋斗精神,但不是踩着失去健康的代价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医院和团队每一个人健康的活下来才有希望成功。
4、知人善任,不问出处。考验医院掌舵人的智慧和眼界。
知人善任是世人总结刘邦为何能取得天下得到的统一答案,手下能人数不胜数,愿意为他肝脑涂地。
谋士张良出身贵族,可惜是已经被秦始皇灭掉的韩国破落贵族;将军韩信出身贵族,可惜到他这一辈时已经家贫如洗;相国萧何出身平平,甚至当年在刘邦还是沛公时告诉吕公刘邦不过是个只会说大话、无所成就的人;太尉周勃原来不过是个吹奏丧事的低贱吹鼓手,左丞相樊哙更是出身低微,不过一屠狗人。
韩信曾对刘邦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为将者须得谋略有当善用兵,而为君者最重要的是慧眼识才,而刘邦在用人上可谓是天赋异禀。
这些出身不好的人都在刘邦这里被委以重任并且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比霸王手下出身贵族的将领谋士,是这些人帮助刘邦夺得天下。
人才是一个医院的核心实力,学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前提是必须得真才实学,并且将每位员工的能力用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才是最重要的。
用人并非不看学历,能力更重要,尤其是中医人才。作为医院掌舵人,更不能仅注重学历、职称的高低,尤其要注重能力!英雄不问出处,在中医界体现在人才成长途径的多样性:有学院派,有祖传世家,有自学成才的,有师承等确有专长的,还有广大的民间中医……
如何做到知人善任,不问出处,广纳人才?这考验医院掌舵人的智慧、思维和眼界。
5、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医院才有后劲儿。
有人才上门求职固然是好事,但是如何能够保证人才能够为自己所用不流失掉呢?
刘邦在这一方面就比项羽要霸气多了,他所创立的奖赏制度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显然要大过项羽,他手下不少的叛将降将,有从项羽那边过来的韩信,有从魏王那里过来的陈平等人。
项羽虽然礼遇员工,但是实际能够得到的好处少得可怜,况且他不敢放权,相比之下刘邦就比较大方了,有业绩就有奖励,需要什么给什么。
刘邦之所以能将将,就在于不必事事躬亲,“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是每一位掌舵人所应该熟知的,让有才之人束缚住了手脚是一家医院走向衰落的开始。
有奖有惩才有积极性
当好与坏没有差别,当勤奋与懒惰没有区分,慢慢地就不会有人再好好做事,没有人愿意勤奋,既然好坏都一样,当然会选择更加舒服的方式了。
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好员工能够因为奖励而有成就感,让惫懒的员工能够因为惩罚有羞耻感,是一个医院团队不断进步的关键。
老梁希望以上总结的5条成功经验,能为所有草根儿民营医院的掌舵人所借鉴,并为医院的发展、奋进有所启发和帮助。
愿我们的名族中医院品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上一篇: 解读医联体建设“经典模式”
相关资讯推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