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天地 > 院长论谈

抱团取暖的都是弱者吗?NO,强者往往强强联合

作者:梁世杰来源:官网时间:2020-05-07 20:41:51

QQ浏览器截图20190103223034.png

作者:梁世杰

来源:老梁谈养生栏目

 

今天老梁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抱团取暖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只有弱者才需要团结起来。认为抱团取暖只是一种心理上的互相安抚。也有人认为自己独立自主,独来独往惯了,没有抱团取暖,互相借助的必要。也有人觉着自己历来强大,卓尔不群。背靠国企,指点江山。根本就不觉得冷,报什么团儿,取什么暖?有那个必要吗?


老梁认为真的不竟然呀!


老子在《道德经》讲“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可见不存在永远的强者,没有不倒闭的公司,也没有不下台的干部,更加没有没有不退休的人!所以强者未必久远,弱者知其若,反而能够长久。


 

不难想象作为弱者自然有他的取胜之道和生存法则。这种抱薪互助,抱团取暖就是其中的一项生存发展之道。这是毋庸置疑的。


 老子又讲若能胜强,以柔克刚的道理:“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这说明了一点,弱者团结起来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强者和困难。


以弱胜强的道理,咱就不必过多的举例子了,翻开历史历次朝代更替,无不是作为最贫弱的农民起义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有朋友说了,老梁你说弱者需要抱团儿,并且团结起来能够做一些事情,产生一些困难,这个很好理解!但是你把老子请出来强调所谓强者也是暂时的,其实也是真正的弱者,也需要互助与抱团取暖这一点我们就不敢苟同了。


 老梁劝你别急,且听老梁给您举几个强者的例子。


在此老梁要强调一点,强者变弱也是阴阳转换,顺应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如何使强者不弱?那只有强者更强,强强联合这一条路!


您是否知道,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非常好的朋友,以及站在巴菲特背后的那个男人——查理 · 芒格是他的金牌搭档!你是否知道,从硬件时代的柳传志、倪光南到互联网时代的雷军、李学凌再到移动时代的王兴、黄峥。“中关村大妞儿-梁宁(老师)”他们从来是抱团儿成长,而不是独行侠。


你又是否知道硅谷著名投资人海迪·罗伊森(Heidi Roizen)定期举办“意大利晚宴”(要求被邀请的人中有一半的人不认识其他人)而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聚会后来还被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模仿的故事?


就算知道了这些人的故事,你或许也会想:他们都是牛人,和我有什么关系;他们是为了彼此利用才这样的,目的一点都不纯粹……你或许还会问:他们这就难道叫做抱团取暖吗?


老梁需要解释的是抱团取暖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火花碰撞、信息共享、激发连接点或许才是其最大意义。


举一个文字和货币的例子,有谁知道货币和文字是怎么产生(出现),并且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吗?


或许思考一下你就能够发现,货币促进了价值的交换,而文字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传播。货币和文字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人以及这些人手上所掌握的资源信息等优势,从而形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价值网络。


 

而在这张网络上,存在着非常之多的连接节点和被连接的点,他们或许是物,或许是人,而且其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我们也习惯于用网络来形容这种关系,或者说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互联网,而以后这样的价值网络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5G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以后极有可能重塑这个世界,万物互联几乎不可避免),当然其本质还是连接人和资源。


所以你就可以思考一下上面的这些强者,他们的故事是不是都和这个有所关联?也就是说他们都能够和别人建立有效的连接关系。


这个就是老梁想阐述的的抱薪互助,抱团取暖的核心意义即:与别人有效建立高质量的连接关系。


针对医生这个行业来说,许多人的生活往往是三点一线的闭环,单调而重复着。他的人际圈儿没有什么突破,生活层次和人生价值没有足够放大,没能为社会贡献出其真正的才华和价值。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与人高质量的网络连接点没有形成。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强连接(strong ties)和弱连接(weak ties)。强连接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言都很重要,但不足之处是会形成相对封闭的系统;而弱连接的人即便我们和他们沟通频率不高,却很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而在这里,我想讲的抱薪互助,抱团取暖是既包括强连接关系,又包括弱连接关系的。


这些道理可能对习惯独立生存、独来独往,不善于交际的朋友所不能接受。也许他们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可以在家办公,何况我们医生可能是守着一个屋子,或者一个独立的诊所。我们不靠天,不靠地就靠自己长出息。


问题是你是否观察和思考过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国家还是联合经济体,都面临着越来越综合复杂的挑战。而且以后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严峻。


我们不仅要考虑好的方面,更需要考虑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局面。


 

比如这次疫情就打乱了我们一切的诊疗秩序和生活秩序,许多医院不能营业,许多诊所都要关门,突然间你会发现,你所不在意的互联网在线诊疗平台却成为了一种时髦而实际的诊疗手段!更让人难堪的是,早些时候有的地方却攥着钞票急着连一片儿口罩也拿不到!似乎被世界所隔绝一样!


 

时代越来越需要我们和不同的人分工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不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而是和更多的人一起抱薪互助,抱团取暖。


我们不是都知道成立于1994年的世界贸易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贸易全球化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我们也知道众多国家在一起的APEC会盟,我们也知道现在很多公司都采用外包的制度,把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们更是知道,就算是一个工厂的流水线,都是有在不同环节配合工作的员工或者机器驱动的……


 而且这些也都是协作和连接的典范。


 再来举一个例子,阿里巴巴集团前总参谋长、湖畔大学前教育长曾鸣日前接受36氪专访时表示,网络协同+数据智能=智能商业,这个简单的等式是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也代表了未来商业的所有密码。这是不是团结所有商户合力而成报薪互助抱团取暖?


 

而且在2007年9月份的一场战略会上,他们就已经意识到协同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阿里巴巴未来十年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到2012年,他们把这件事儿做成了。


对于个人而言,老梁也一直提倡大家要保持思维的多元,这里的多元并不仅仅是指我们要广泛涉猎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向不同行业的专家请教,或者在其他的自媒体平台写写文章,挥洒智慧!更是指我们看待某一个问题的时候,要从多角度,时空观,弱联系,互联网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这也是老梁倡导医生集团的积极作用之所在。


一个人一开始靠自己几乎是无法完成思维习惯的改变的,因为他总是会被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过往的经验所局限。只有当他不断地和别人切磋交流,尝试着站在别人甚至是第三方的角度思考问时,他更可能由此获得灵光一闪的洞见,以及此前从未想到过的启发创意。


 

所以当一个人和别人抱薪互助,抱团取暖的时候,在面临具体的问题,他可能就能够想得更深入,更全面,更透彻,由此也就能够更有效,甚至是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曾国藩先生言“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干事情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益,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若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人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要干成一番大事,单靠个人很难达成,须与大家同舟共济,抱团取暖,方可共赢。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需要被满足,也都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当我们想要达成一个目的,却不得不和别人交换的时候,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和其他人建立某种连接关系,从实现资源互换和优势互补。所以这种连接关系也能够成为一个人的杠杆,帮助他撬动更大的资源。这也叫做“借力”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是一个绝对功利的世界,只有利益的交换和价值的衡量。有时候我们不为了什么,就简简单单地帮助别人也挺好,让这个世界多一点温情和善意这种基于公益性的互助就已经超越简单的资源和价值的互换了,或许这更加促进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升华。


 

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受伤,难过的时候,或者“寒冬”来临,至暗时刻到来的时候,接受这种互助组织提供的抱团取暖方式。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老梁其实更愿意相信,一个人的时候走得也不一定快,但两个人甚至是更多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走的时候,几乎一定能够走得更远,甚至同时也可以更快。


 老梁最终认为医生集团是结合互联网思维,同时多元化合力的一种新的业内业外互动模式,让医生获得自我成长价值放大,和一群人共同进步,会慢慢的给人带来不断的惊喜和意外,并为社会创造更加夺目的价值!


 老梁最后号召:让我们一起抱薪互助,抱团取暖。

微信图片_20210307111945.jpg

 

相关资讯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