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天地 > 名家论点

梁世杰:中医火神派治疗新冠肺炎究竟有没有用武之地?

作者:梁世杰来源:官网时间:2020-05-08 20:44:46

 1546680632563.jpg

 

中医火神派治疗新冠肺炎究竟有没有用武之地?

 

作者:梁世杰

来源:老梁谈养生栏目

 

 

武汉雷神山、火神山两家医院正如火如荼的救治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起了有巨大影响力的中医火神派!

 

中医火神派治疗新冠肺炎究竟有没有用武之地?

中医界独树一帜的火神派,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火神派。火神派医家都旗帜鲜明地重视阳气。火神派祖师郑钦安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部著作,其核心的学术思想为:“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

 

郑氏弟子卢铸之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学术见解,强调治病立法,当以扶阳为要决。

 

 

综上所述,我们要探讨一下,中医火神派的这种学术思想,在当下新型冠状肺炎肆虐的今天,在中西医结合抗疫的大背景下,有没有用武之地呢?

 

毋庸置疑中医药治疗已经成功介入到新冠肺炎的抗议之中。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020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

 

通知中推荐的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医经典方剂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为主组合而成。具体组成为: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30g(先煎)、桂枝9g、泽泻9g、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陈皮6g、藿香9g

 

上述通知是在本次疫情中全国范围内4个省份应用2143天有效率90%的基础上发出的;从通知发出到使用至今的更大范围、更多样本的实践又进一步证明了其正确性和极大的医学价值。

 

中医火神派治疗新冠肺炎究竟有没有用武之地?

上述清肺排毒汤中包含的四方皆出自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从组方看皆为宣肺排毒、清热化湿,调和营卫的瘟疫的治疗办法。丝毫找不到需要用火神派用法的影子。比如重用干姜,重用附子等。

 

无独有偶, 2020125日下午时,北京已有2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经中医治疗治愈。

 

这位女患者于18日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经疾控中心检测、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于113日转入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中医药治疗。

 

中医专家辨证为热在卫气,疫毒伤肺,予以清热宣肺方法治疗,症状逐渐好转,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连续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阴性,符合国家制定的出院标准,昨日(124日)出院。

 

这是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首例痊愈患者,也是一位主要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

 

另一名患者为男性,于今日(125日)痊愈出院。这位患者也是18日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咳嗽等症状,随后转入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经专家组会诊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给予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连续监测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新型,符合国家制定的出院标准后出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头痛,四肢无力或腹泻等症状。免疫力较高的人症状一般比较轻,免疫力较低或者是老年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全身器官受损等情况的。

 

说白了就是气虚的患者相对容易感染冠状病毒性肺炎并且发病。临床可能涉及到补气药的应用,所以西医使用高压氧也不无道理!(与中医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暂时称之为另一种形式的补气吧!)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气溶胶传播等。从传播途径看说明的确是一种流行瘟疫,并不是内生五邪。它符合传播速度快,病情危重,症状相似的传染病特点。

 

综上来看,没有火神派的适应症,也没有需要扶阳的必要,反而用清热排毒宣肺化湿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不妨回顾 在2003年“非典”时期,中医根据病情按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分期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

 

中医在把握SARS整体病机规律上,针对各期不同的病机特点而分期辨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早期治疗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极期治疗重在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恢复期要扶正透邪,并兼以化湿、活血。并未出现需要扶阳的治疗方法。

 

从中医药在治疗疫病的历史传统来看,《伤寒论》是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最早专著,金元以前历代医家基本上都是以《伤寒论》为基础来对各种急性传染病进行辨证论治的。

 

明代第一部专著关于瘟疫的专著《温疫论》,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清代,则发展出了以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为代表的温病学。特别是吴鞠通所作《温病条辨》一书,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结合中医历代抗疫的相关学术理论,可见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是2003年的SARS,都属于“疫病”的范畴是毋庸置疑的。在没有出现人体衰竭,并且出亡阳的证型,则没有适应症用扶阳方剂。

 

下面我们不妨详细展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中医诊疗方案,详细理一下它的辩证分析,有没有火神派的用武之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以下称《方案》),此次疫情属于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瘀”,并收入了根据不同体质,辨证论治的几种证型和治法。

 

1.湿邪郁肺

 

临床表现:低热或未发热,干咳,少痰,咽干咽痛,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治法:化湿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剂:

 

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炙甘草、薏苡仁,《金匮要略》);

 

升降散(白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伤寒温疫条辨》);

 

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瘟疫论》)。

 

基本方药:

 

麻黄、杏仁、草果,槟榔、蝉蜕、连翘、苍术、桔梗、黄芩、牛蒡子、生甘草。

 

2.邪热壅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欲饮,胸闷、咽干少痰,纳差,大便不畅或便糖。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剂:

 

麻杏石甘汤(见前);

 

银翘散(连翘、金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温病条辨》,与中成药银翘解毒片同方)。

 

基本方药:

 

麻黄、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银花、连翘、黄芩、渐贝母、生甘草。

 

3.邪毒闭肺

 

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腹胀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通腑泻热。

 

参考方剂: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苦杏仁、瓜蒌皮,“宣白”,指宣通肺气;“承气”,谓承顺腑气,故名“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肘后备急方》);

 

解毒活血汤(连翘、葛根、当归、生地、赤芍、桃仁、红花、枳壳、甘草,《医林改错》)。

 

基本方药:

 

杏仁、生石膏、瓜蒌、大黄、麻黄、葶苈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神昏,烦躁,胸腹灼热,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绛,苔黄褐或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开闭固脱,解毒救逆。

 

参考方剂:

 

四逆加人参汤(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伤寒论》);

 

安宫牛黄丸(牛黄、水牛角、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温病条辨》);

 

紫雪散(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芒硝、硝石、水牛角、羚羊角、麝香、朱砂,《外台秘要》)。

 

基本方药:

 

人参、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官牛黄丸或紫雪散。

 

从上面的分型和用药,我们可以大致看出,以上4种证型也是新冠肺炎发展由早到晚、由轻到重的阶段,与非典时期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相似,

 

即:早期治疗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疗重在清化湿热、宣畅气机;极期治疗重在祛邪的同时重视扶正;恢复期要扶正透邪,并兼以化湿、活血;如病人热毒内陷心包,窍闭神昏,还要配伍醒神开窍的药物。

 

最后总结一下,中医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瘟疫病————新型冠状肺炎的治疗当中没有鲜明的体现和运用。不客气地说,所有证型80%的用药基本上都是一派寒凉!唯独在第4期的内闭外脱中的亚型:大汗亡阳时,会用到四逆加人参汤,这种回阳救逆的治法。算是扶阳思想的一次偶遇吧。

 

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从这里我们也获得启发。任何一个学术派别,不论其多么声名赫赫,都有其适应的病症,都不能离开辨证论治的总方针!

微信图片_20210307111945.jpg

 

相关资讯推荐

    无相关信息